气动膜调节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,技术终于成熟。下面介绍具体的开发过程
20年代:稳压器引入原始稳压
30年代:采用“V”型槽式双座阀和单座阀作为代表产品,V型调节阀出来
40年代:定位器的出现,调节阀的新品种进一步出现,隔膜阀,角阀,蝶阀,球阀等的出现
50年代:球阀要更广泛的使用,三通阀代替两个单座阀进入系统
60年代:在家中设计和标准系列产品得到了改进,标准化,国家只是一个完整的系列产品。单座阀,我们现在还是很多使用现在的双座阀,角阀,三通阀,隔膜阀,蝶阀,球阀七个产品仍然是60年代的产品。此时,开始引进外来物种结构的第八个阀-阀套。
70年代:偏心旋转阀产品的新结构(九类调节阀结构品种的到来)。在此期间,套管阀在国外广泛应用.70年代末期,国内联轴器套管套阀,中国拥有自己的套筒阀产品。
80年代:改革开放期间,中国成功引进了石油化工厂和调节阀技术,套管阀,偏心旋转阀已得到广泛应用,特别是套筒阀,更是取代了单座双阀座的潜力,其使用更广泛.80年代末,80年代末,另一个阀门在日本Cv3000细小阀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其结构上,单气动弹簧膜片执行机构为多弹簧膜片执行机构,阀门结构得到改进,不改变。其特点是重量和高度调节阀流量系数降低30%,增加30%。
90年代:90年代是可靠性研究的关键调节器,特别难以改进产品。90年代末,Waring推出的第十种产品结构:全功能超轻型阀门。突出特点是其可靠性,功能和重量功能的突破。突破:唯一全功能的产品,因此,可能是产品而不是一些功能性产品不完整,使选择简化,简化了简化品种的使用;重量领先产品比单座阀,双座阀,套管阀轻70〜80%,比细小阀轻40〜50%;可靠性突破-解决传统阀门的各种可靠性因素,如密封可靠性,定位可靠性,可靠性等。产品的出现,中国阀门技术和应用水平到九十年代末,处于先进水平;这是调节阀的重大突破;特别是电子全功能超轻型阀门,将成为下一世纪阀门的主流。